千佛网
大藏经目录
注册
|
登陆
|
退出
繁體
搜索词提示
经部
全部
经部
律部
论部
搜索
阿弥陀佛
极乐世界
灭尽三昧
般若
是心是佛
持戒
云何
加载更多
阿弥陀佛
灭尽三昧
般若
是心是佛
持戒
一切法悉是佛法
歇即菩提
自净其意
极乐世界
戒定慧
因果
一异
何者是
云何
《
加载更多
搜索
后退
前进
搜索:
215.8203ms
1
“复次,舍利子,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,安住净戒波罗蜜多,严净一切智、一切相智道,由毕竟空,不起持戒、犯戒心故。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001卷~第01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九
/
《初分转生品第四之三》
2
’彼著三轮而受持戒,一者、自想,二者、他想,三者、戒想。由著此三轮受持戒故,名世间净戒波罗蜜多。何缘此净戒名为世间?以与世间同共行故,不超动出世间法故,如是名为世间净戒波罗蜜多. ”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071卷~第08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七十五
/
《初分净道品第二十一之一》
3
善现答言:“若菩萨摩诃萨受持戒时三轮清净,一者、不执我能持戒,二者、不执所护有情,三者、不著戒及戒果,是为菩萨摩诃萨受持戒时三轮清净。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071卷~第08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七十五
/
《初分净道品第二十一之一》
4
憍尸迦,于意云何?置赡部洲所有人类,于此三千大千世界,几所众生供养恭敬父母、师长?几所众生供养恭敬沙门、婆罗门?几所众生行施、受斋、持戒?几所众生修十善业道?几所众生于诸欲中住厌患想、无常想、苦想、无我想、不净想、厌食想、一切世间不可乐想?几所众生修四静虑?几所众生修四无量?几所众生修四无色定?几所众生信佛、信法、信僧?几所众生于佛无疑、于法无疑、于僧无疑?几所众生于佛究竟、于法究竟、于僧究竟?几所众生修三十七菩提分法?几所众生修三解脱门?几所众生修八解脱?几所众生修九次第定?几所众生修四无碍解?几所众生修六神通?几所众生永断三结得预流果?几所众生薄贪、瞋、痴得一来果?几所众生断五顺下分结得不还果?几所众生断五顺上分结得阿罗汉果?几所众生发心定趣独觉菩提?几所众生发心定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?几所众生既发心已精勤修习趣菩提行?几所众生炼磨长养趣菩提心?几所众生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?几所众生得住菩萨不退转地?几所众生速证无上正等菩提?”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101卷~第11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三
/
《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一》
5
天帝释言:“世尊,于此三千大千世界,有少众生供养恭敬父母、师长,有少众生供养恭敬沙门、婆罗门,有少众生行施、受斋、持戒,有少众生修十善业道,有少众生于诸欲中住厌患想、无常想、苦想、无我想、不净想、厌食想、一切世间不可乐想,有少众生修四静虑,有少众生修四无量,有少众生修四无色定,有少众生信佛、信法、信僧,有少众生于佛无疑、于法无疑、于僧无疑,有少众生于佛究竟、于法究竟、于僧究竟,有少众生修三十七菩提分法,有少众生修三解脱门,有少众生修八解脱,有少众生修九次第定,有少众生修四无碍解,有少众生修六神通,有少众生永断三结得预流果,有少众生薄贪、瞋、痴得一来果,有少众生断五顺下分结得不还果,有少众生断五顺上分结得阿罗汉果,有少众生发心定趣独觉菩提,有少众生发心定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有少众生既发心已精勤修习趣菩提行,有少众生练磨长养趣菩提心,有少众生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,有少众生得住菩萨不退转地,有少众生速证无上正等菩提. ”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101卷~第11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三
/
《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一》
6
憍尸迦,于此三千大千世界,极少众生供养恭敬父母、师长,转少众生供养恭敬沙门、婆罗门,转少众生行施、受斋、持戒,转少众生修十善业道,转少众生于诸欲中住厌患想、无常想、苦想、无我想、不净想、厌食想、一切世间不可乐想,转少众生修四静虑,转少众生修四无量,转少众生修四无色定,转少众生信佛、信法、信僧,转少众生于佛无疑、于法无疑、于僧无疑,转少众生于佛究竟、于法究竟、于僧究竟,转少众生修三十七菩提分法,转少众生修三解脱门,转少众生修八解脱,转少众生修九次第定,转少众生修四无碍解,转少众生修六神通。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101卷~第11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三
/
《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一》
7
若善男子、善女人等,修净戒时作如是念:‘我能持戒,为护于彼,此是戒果及所持戒。’彼持戒时名住净戒,不名净戒波罗蜜多,以有所得为方便故。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131卷~第14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三十五
/
《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三十三》
8
若菩萨摩诃萨修净戒时,不得持者、所护戒果及所持戒,以无所得为方便故,能满净戒波罗蜜多。若菩萨摩诃萨修安忍时,不得能忍、所护忍果及忍自性,以无所得为方便故,能满安忍波罗蜜多。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131卷~第14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三十五
/
《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三十三》
9
佛言:“如是,持戒、犯戒不可得故. ”
“世尊,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是安忍波罗蜜多. ”
佛言:“如是,忍辱、瞋恚不可得故. ”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291卷~第30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九十六
/
《初分波罗蜜多品第三十八之一》
10
’修净戒时作如是念:‘我能持戒,戒是我所持,我成就是戒。’修安忍时作如是念:‘我能修忍,彼是我所忍,我成就是忍。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311卷~第32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一十二
/
《初分众喻品第四十四之二》
11
’修净戒时作如是念:‘我能持戒,戒是我所持,我成就是戒。’修安忍时作如是念:‘我能修忍,彼是我所忍,我成就是忍。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311卷~第32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一十三
/
《初分众喻品第四十四之三》
12
’修净戒时不作是念:‘我能持戒,戒是我所持,我成就是戒。’修安忍时不作是念:‘我能修忍,彼是我所忍,我成就是忍。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311卷~第32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一十三
/
《初分众喻品第四十四之三》
13
’修净戒时不作是念:‘我能持戒,戒是我所持,我成就是戒。’修安忍时不作是念:‘我能修忍,彼是我所忍,我成就是忍。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311卷~第32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一十三
/
《初分众喻品第四十四之三》
14
’修净戒时作如是念:‘此是净戒,此是罪业,此所护境,我能持戒。’修安忍时作如是念:‘此是安忍,此是忍障,此所忍境,我能安忍。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321卷~第33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二十二
/
《初分真如品第四十七之五》
15
“善现,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,以离相心修行净戒波罗蜜多,所谓不见我能持戒、我能舍此、于此持戒、由此持戒、为此持戒、如是持戒。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371卷~第38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七十六
/
《初分无相无得品第六十六之四》
16
“善现,如巧幻师或彼弟子,执持少物于众人前,幻作种种异类色相,谓或幻作男女、大小,象、马、牛、羊、驼、驴、鸡等种种禽兽;或复幻作城邑、聚落、园林、池沼,种种庄严甚可爱乐;或复幻作衣服、饮食、房舍、卧具、香华、璎珞种种珍宝;或复幻作无量种类伎乐俳优,令无量人欢娱受乐;或复幻作种种形相令行布施,或令持戒,或令修忍,或令精进,或令修定,或令修慧;或复现生刹帝利大族,或复现生婆罗门大族,或复现生长者大族,或复现生居士大族;或复幻作诸山、大海、妙高山王、轮围山等;或复现生四大王众天、三十三天、夜摩天、睹史多天、乐变化天、他化自在天;或复现生梵众天——梵辅天、梵会天、大梵天;或复现生光天——少光天、无量光天、极光净天;或复现生净天——少净天、无量净天、遍净天;或复现生广天——少广天、无量广天、广果天;或复现生无想天;或生无烦天、无热天、善现天、善见天、色究竟天;或复现生空无边处天、识无边处天、无所有处天、非想非非想处天;或复现作预流、一来、不还、阿罗汉、独觉;或复现作菩萨摩诃萨,从初发心修行布施、净戒、安忍、精进、静虑、般若波罗蜜多,修行四静虑、四无量、四无色定,修行四念住、四正断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觉支、八圣道支,修行空、无相、无愿解脱门,学住内空、外空、内外空、空空、大空、胜义空、有为空、无为空、毕竟空、无际空、散空、无变异空、本性空、自相空、共相空、一切法空、不可得空、无性空、自性空、无性自性空,学住真如、法界、法性、不虚妄性、不变异性、平等性、离生性、法定、法住、实际、虚空界、不思议界,学住苦、集、灭、道圣谛,趣入菩萨正性离生,修行极喜地、离垢地、发光地、焰慧地、极难胜地、现前地、远行地、不动地、善慧地、法云地,游戏八解脱、八胜处、九次第定、十遍处,游戏一切陀罗尼门、一切三摩地门,引发种种殊胜神通,放大光明照诸世界,严净佛土,成熟有情,修行种种诸佛功德;或复幻作如来、应、正等觉,具三十二大丈夫相,八十随好圆满庄严,成就十力、四无所畏、四无碍解、十八佛不共法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舍、无忘失法、恒住舍性、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希有功德。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381卷~第39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八十六
/
《初分诸法平等品第六十九之四》
17
彼于诸法无所得时,于一切处不起分别,谓不分别:此是地狱,此是傍生,此是鬼界,此是阿素洛,此是人,此是天;此是持戒,此是犯戒;此是异生,此是圣者;此是预流,此是一来,此是不还,此是阿罗汉,此是独觉,此是菩萨,此是如来;此是有为法,此是无为法。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391卷~第40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九十二
/
《初分成熟有情品第七十一之三》
18
“如是,舍利子,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,安住六种波罗蜜多,严净一切智、一切相智道,以毕竟空,无惠舍悭吝故,无持戒犯戒故,无慈悲忿恚故,无勤勇懈怠故,无寂静散乱故,无智慧愚痴故,不著惠舍、不著悭吝,不著持戒、不著犯戒,不著慈悲、不著忿恚,不著勤勇、不著懈怠,不著寂静、不著散乱,不著智慧、不著愚痴。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401卷~第41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五
/
《第二分观照品第三之四》
19
舍利子,是菩萨摩诃萨当于尔时,不著惠舍、悭吝者,不著持戒、犯戒者,不著慈悲、忿恚者,不著勤勇、懈怠者,不著寂静、散乱者,不著智慧、愚痴者。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401卷~第41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五
/
《第二分观照品第三之四》
20
所以者何?此菩萨摩诃萨自布施已教他布施,自持戒已教他持戒,自安忍已教他安忍,自精进已教他精进,自修定已教他修定,自习慧已教他习慧。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401卷~第41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五
/
《第二分无等等品第四》
21
憍尸迦,于意云何?置赡部洲所有人类,于此三千大千世界,几许有情供养恭敬父母、师长?几许有情供养恭敬沙门、婆罗门?几许有情布施、持戒、受斋、修福?几许有情于诸欲中住厌患想、无常想、苦想、无我想、不净想、厌食想、一切世间不可乐想?几许有情修四静虑、四无量、四无色定?几许有情乃至发心定趣诸佛无上正等菩提?几许有情既发心已精勤修习趣菩提行?几许有情练磨长养趣菩提心?几许有情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?几许有情得住菩萨不退转地?几许有情速证无上正等菩提?”
...
经
/
大乘般若部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第421卷~第430卷)
/
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二十八
/
《第二分窣堵波品第三十》
下一页
无明业障所在,疏漏难免
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,我今见闻得受持,愿解如来真实义 。
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。
愿以此功德,回向十方三世一切众生,愿众生智慧如海,皆发菩提心,同成佛道。
佛音传播工作室
-
赞助我们
©2023/1/7 -- 原“搜佛说”国际站:千佛网
搜索说明
|
返回顶部